• 欢迎来到读者阁!
  • 在线阅读及下载站👉读者云
  • 本站文章发布时间有滞后性。
  • 欲最快获取更新请留意读者云列表。
  • 打赏支持本站👉捐赠支持

《读者》2023年第13期在线阅读PDF下载

新刊来了 John Wong 3个月前 (07-08) 726次浏览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

封面

卷首语

永恒的联结 作者:慕明

  我在哥斯达黎加旅行时,得到一个启示。
  在雨林深处,我跟随当地向导,寻找野生动物的踪迹。同行的游客来自世界各地,但没有谁能像向导那样,仅凭枝叶的轻颤就辨认出盘在树上的绿色巨蟒,一眼看到数十米外树冠上的树懒,通过瓶盖大的沙洞口发现塔兰图拉毒蛛。我们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观者,习惯了动物园和博物馆,在面对古老自然时却仿佛失明。
  有人问向导:“你受了什么训练才能如此敏锐?”肤色棕黑的他笑着露出洁白的牙齿,说:“这些都是人们从小就有的能力。我们的祖先在这样的森林里生活了千百万年,如果看不见,不是饿死就是被杀死。你们只不过是失去了本来拥有的能力。”
  21世纪初是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,但观察力、判断力、耐力,这些让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的能力,不管出于何种原因,已一点点离我们而去。
  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让我们迈上了从猿到史前人类的道路,人与自己所创造的环境间的互动则描绘了最近一万年的世界图景。人们抱有一种朴素的信念:科技文化与社会的各方面都必然随着时间推进而进步。几乎所有教科书都以时间轴来标示文明进程,只有极少数摆脱了思维惯性的人,意识到线性模型的天真。他们从某个角度感知到未来的形状,并以身心实践信念,但在同时代人眼里,超前的真实往往被当作虚无的想象。
  如今我们知道,神话之所以经久不衰,是因为它们精准捕捉到人的永恒处境。在世界的绝大部分仍被笼罩在未知中时,我们的祖先相信人与人、人与物、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并没有不可跨越的界线,天地间的一切是一个共同体,所有部分都可以互相沟通,甚至互相转化。他们重视、维护这种联结,并从中得到最初的智慧、力量和慰藉。
  (字字锦摘自上海文艺出版社《宛转环》一书,赵希岗图)

目录

  • 专题 –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
    • 长空之王
  • 读者故事
    • 十年繁星
  • 文苑
    • 永恒的联结

    • 归于泥土
    •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
    • 迟桂花
    • 耗子
    • 被修改的事物
  • 人物
    • 我有我的一盏灯
    • 无根之兰
    • 达尔文和他的拖延症
  • 杂谈
    • 消失于互联网时代的那些事
    • 科技的功过占比
    • 为什么身份证号尾号会出现“X”
    • 语言的力量
    • 影视剧里的坏人,为什么都爱吃甜的
    • 冰箱咏叹
  • 话题
    • AI时代,职场人如何建立竞争力
    • 顺着IP地址,他们能找到我家吗
  • 人生
    • 人生莫问来处
    • 相信
    • 碎暖留痕
    • 穿妈妈的衣服
    • 蝴蝶宝贝
    • 她像鸟飞往她的山
    • 父亲的哭泣
    • 名字与痦子
  • 生活
    • 受邀的名单中,也有他
    • 我与小店的黄金时代
    • 一只树懒的自我关怀
    • 喜剧收场
    • 晴耕雨读
  • 文明
    • 班婕妤的化妆盒
    • 秋天的两种指向
    • 闻树的方式
    • 狗拿耗子,多管闲事吗
    • 高铁上为什么信号不好
    • 在秦朝考“驾驶证”需要几步
  • 悦读
    • 言论
    • 幽默与漫画
    • 献给毕业的你
  • 意林
    • 不要永远深陷于一场大雪
    • 生命之河里的石头
    • 孤犊之鸣
    • 我的独特性是一个幻觉
    • 鸡问
    • 观人
  • 点滴
    • 尽我所能
    • 得一物以摄之
    • 谷物中国
    • 绿植生活
    • 春洗
    • 夏天的样子
    • 两种爱情
    • 带着书的男人
    • 微书摘
  • 封面
    • 欣荣(油画作品)

    下载

    在线阅读立即下载备用阅读备用下载


    本网站采用BY-NC-SA协议进行授权
   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:《读者》2023年第13期在线阅读PDF下载
    喜欢 (3)
    [支持一下~]
    分享 (0)
    发表我的评论
    取消评论

   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

    Hi,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!

    • 昵称 (必填)
    • 邮箱 (必填)
    • 网址